2022年12月,经过谈判,欧盟各方决定从2026年开始对从欧盟进口的部分商品征收碳边境税。
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被一些媒体称为“绿色关税”,它要求非欧盟企业对某些排放密集型产品缴纳碳税,以补偿其原产国碳价格与排放交易体系(ETS)碳价格之间的差异,这是欧盟重要的气候政策工具。
尽管多位专家在中外对话中表示,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但目前的CBAM对中国对欧洲出口的影响有限。但他们预计,CBAM将成为推动中国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发展的“外部激励”,从而抵消一些长期影响。
专家表示,这一机制可能促使中国决策者完善其国家碳核算体系,开始要求一些公司支付排放费,并加速全国碳市场的扩张。
一个“强烈而清晰”的信号
CBAM旨在防止欧盟公司将生产转移到欧盟以外气候政策更宽松的地方——这种情况也被称为“碳泄漏”。
CBAM还计划降低欧盟产品和进口产品的碳价格,为欧盟公司及其海外竞争对手在一些排放密集型产品上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CBAM最初将涵盖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和氢气等6类产品。
过渡期为2023年10月至2025年12月。在此期间,非欧盟制造商只需要履行其碳排放报告义务。从2026年到2034年,CBAM将逐步开始征收碳监管税,这意味着欧盟进口商必须购买相当于每周欧盟碳价格的CBAM证书。
2021年,中国对欧洲出口总额约4727亿欧元(约合5078亿美元)。但从贸易的角度来看,根据目前的设计,CBAM不会对中国商品产生重大影响。
2021年发表在《中外对话》上的一篇分析文章发现,CBAM仅影响水泥、铝、化肥和钢铁等行业,而在2019年,这些产品占中国对欧洲出口总额的比例不到2%。
专门从事国际贸易法的北京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吴碧轩在接受中外对话采访时表示,CBAM对中国决策者来说“心理意义远大于现实意义”,因为它为减排提供了“外部货币激励”。
吴必轩表示,CBAM“向中国和其他国家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即一个新的因素将影响世界贸易和国家竞争力,这就是碳”。
他指出,从这个意义上讲,CBAM可以被视为驱动中国决策者优化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以将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降至最低的“头号外部激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