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临安以实施“双碳”(碳峰值、碳中和)战略为目标导向,着力打造全省首批低碳试点县,全力提升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居民生活等领域的低碳水平。积极探索在“双碳”战略指导下低碳、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的“临安模式”。
新项目能通过“大脑”吗?
去年10月,杭州奥星实业有限公司准备启动年产4.5万吨铝合金材料新项目。根据临安实施“双碳”战略的相关新政策,新建工业项目必须进行能源和碳预评估。奥星随后通过天目“亲碳”数字大脑“固定资产投资能源与碳预评估申请”提交了能源与碳评估申请。
在提交申请后不久,系统就亮起了“红灯”,给出了56分的评价分数,表明这是一个“高碳”项目,建议进行“低碳”整改。
针对这一建议,奥星发起了两大改革:更换设备供应商,引进能耗更低的生产设备;2. 在厂区新建光伏电站,抵消生产能耗。在双重措施下,新项目单位GDP能耗由评价前的0.67(吨标准煤/万元)降至0.49以下,成为“低碳”项目,系统为奥兴“开绿灯”。
过去,能源评价过程主要集中在项目的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上。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多,单纯地对能源消费总量进行评估和控制,可能会“误伤”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此次将能源和碳评价作为项目立项的前提,更加关注项目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更有利于减少污染和碳排放,由临安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了解,自去年7月天目“临碳”数字智能大脑启动以来,共有91个拟项目在临安获批实施,14个项目因预评估不佳而被否决。
新工业项目能源碳预评估,只是天目“面向碳”数字智能大脑为实施“双碳”战略打造的落地应用场景之一。
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温室效应”,中国向世界作出了“双碳”承诺。临安作为国家级生态城市和全省首批生态文明示范区之一,在追求高质量环境和高质量生态文明建设中,始终具有“不等鞭子”的政治意识和行动意识。省级低碳试点县的建立,使临安成为全省“首批”试点县之一。打造天目“面向碳”的数字智能大脑,用“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推进碳计量、管理、控制、减排。
除了严格控制“增量”措施的实施,“碳意识”大脑还对“现有”企业进行能源使用“体检”,推动能源要素向优质项目倾斜。截至目前,临安共将621家企业纳入能源预算管理,全年减少能耗5.5万吨标准煤。